臺北科技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科學實驗室聯合教學合作緣由

臺北科技大學自西元1912 年建校,從「臺北工業講習所」、「臺北工業學校」、「臺北工專」、「臺北技術學院」,直至現今的「臺北科技大學」,是臺灣第一所以工業技術專業的高等教育學校。校歌歌詞提及「工業建國 吾校任重······」是超過一百年以來每位師生及校友的共同回憶與自我要求的教育目標,並擔負起工業建國的責任。因此當臺灣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再升級為人工智慧科技島,臺北科技大學必須扮演非常重要地位。
2010 年調查超過百分之十以上臺灣上市櫃公司的創建人或執行長,皆為此工業重鎮學府培養出的傑出校友。在臺灣經濟成長過程,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尤其很多臺灣農村的子弟,因在此受教育成功,而翻轉人生及家庭發展,為自己與家鄉親朋好友帶來希望及成為教育成功的典範。
臺北工專眾多畢業校友中,有一位傑出企業家所創立的集團在全球營運發展中,與創立於1861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密切的合作。了解麻省理工學院以校地建築及師生人數在全球知名大學中並未有所特別不同。
麻省理工學院於1985 年成立媒體實驗室,是世界領先的研究與學術機構,匯集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不受傳統學科限制。媒體實驗室的教授、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建築師等不同專業組合團隊合作努力創造新技術和實際生活體驗,堅持團隊合作研發教學,學生動手動腦合作解決問題,培育學生成為全球科技未來領導人才,又能兼具人文藝術內涵,並重視地球環境的保護。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有此極大特色,可做為臺北科技大學繼續在全球發展的學習典範,二校同質性非常高,或許學生皆不一定來自富有家庭,但動手動腦,團隊合作,擁有不服輸的勇敢精神,將有機會驗證臺灣農村及都市中下階層年輕人因受教育成功而翻轉人生,為自己及家庭帶來希望,並提升社會文化。
MIT 校徽明顯表明學術與實作的結合, 並充實自己科學與藝術的文化涵養, 才能達成MIT 教育人才的宗旨,造福社會及科技。NTUT與MIT 都追求相同的理念:「結合科學與藝術、貫徹手腦並用」。

麻省MIT QS 榮獲世界大學排名第一名,教育非常成功,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可作為臺灣高等教育學習典範。

以2021 年及2022 年為例,其在QS 全球大學排行榜皆為全球第一,此校的教育效益非常高,尤其校徽清楚象徵著其教育精神,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育「理工與人文相通,博學與專精兼取,教學與實踐並重」,學生不一定來自於富裕家庭,但因聰明努力、勇敢上進不服輸,再加上學校用心的教學方式才能創造出如此全球最高的教育效益。
麻省理工學院於1985 年成立媒體實驗室,是世界領先的研究與學術機構,匯集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不受傳統學科限制。媒體實驗室的教授、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建築師等不同專業組合團隊合作努力創造新技術和實際生活體驗,堅持團隊合作研發教學,學生動手動腦合作解決問題,培育學生成為全球科技未來領導人才,又能兼具人文藝術內涵,並重視地球環境的保護。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有此極大特色,可做為臺北科技大學繼續在全球發展的學習典範,二校同質性非常高,或許學生皆不一定來自富有家庭,但動手動腦,團隊合作,擁有不服輸的勇敢精神,將有機會驗證臺灣農村及都市中下階層年輕人因受教育成功而翻轉人生,為自己及家庭帶來希望,並提升社會文化。

麻省理工學院於1985 年成立媒體實驗室,跳脫傳統大學教育方式,教育學生能動手動腦團隊解決問題,創新人類未來科技,並有人文藝術內涵。

經以上清楚說明,此位傑出校友企業家,利用40 至70 年代時期,臺北工專位於忠孝東路旁的學生宿舍及餐廳,於2020 年左右已改建為先鋒國際研發大樓,此地點對眾多校友特別有情感,學生時代最讓人回憶的地點。藉此感念母校教育之恩,飲水思源,回饋母校、回饋臺灣科技教育,因此略盡校友綿薄之力,同臺北科技大學校長及師長共同合作,將先鋒國際研發大樓一樓籌建為臺北科技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合作的人工智慧城市科學實驗室,共同交流學習,做為國際研發教學典範。如果此實驗室合作能成功,將再擴大引薦麻省理工學院各系所及相關專業教授,更廣泛地研發教學合作,期望能在臺灣學習MIT 創造的高效益成功教學。